超有條理,三樣食材mix一盤低卡溫沙拉。
第一次認識「溫沙拉」,是在便利商店的微波食品區。看著盒子裡裝幾塊生南瓜、洋蔥、生萵苣,經過微波加熱後就變成溫沙拉嗎?跟燙青菜有什麼差別?這詞留在我腦海裡好一陣子。
最近看了《黃媽媽說菜》,是作家黃麗群母親寫的書。把它歸類為食譜或許不太精確,裡面更多是私房智慧和料理直覺。原來這樣的食材,能夠這樣那樣處理,不管如何弄來弄去也是說得過去的,還是好吃的。黃媽媽給了他的食譜配方,但也總強調「看你喜歡、看你習慣」,沒有規矩。書內也沒有專業的擺盤照,只有她幾十年做菜的日常與溫度。看似隨手拍的照片,每一道都能想像那個廚房裡有人在走動,催著問可以開飯了嗎?

書的起始,是我也很喜歡的食材牛番茄。我冰箱裡幾乎全年都有它,但最愛在春天大量買進牛番茄,這時候最划算~(買菜也是投資啊)而且紅得飽滿、味道夠濃。我會趁這時每天吃,有時是切大塊炒蛋,有時燉無水蔬菜、或是打碎熬湯。

書裡其中一道「涼拌番茄洋蔥」,讓我停留許久,不是因為太過繁複,而是因為黃媽用了「切丁」的方式處理洋蔥。唉呀,我怎麼都沒這樣想過呢?
我個人喜歡吃熱食,正想著有沒有切丁的方式處理番茄又剛好是熱食。這時,溫沙拉浮現了。
我打開冰箱,看見什麼抄什麼,拿出蝦仁、洋蔥、番茄。把蝦仁以味醂、鹽、蒜來去腥醃製,下鍋拌抄再炒洋蔥、番茄,整體沒有炒太熟,番茄還保有一點點果肉的彈性。最後加上櫛瓜和蛋,隨意再加幾粒堅果。
倏忽間我理解了「溫沙拉」的意思。
溫沙拉才不是冷不冷熱不熱的問題,而是一種料理心思。是提供你冷沙拉外另一種「也可以」的選擇、是燙青菜外更多巧思「也OK」的創意。
除了入口時尚有餘溫,還有自己牽涉其中規畫的溫度。而且我想讓它好看一點、組合合理一點,不是隨便一盤雜燴,是我願意為這一盤多想兩分鐘的心思。這種簡單的盤算,卻也是生活裡最需要的剛剛好的溫度,說完,我要開動囉~
✦【食材】(一人份為例)
蝦仁:5 隻,以一匙味醂、少許鹽和一顆蒜末醃製
番茄、洋蔥:皆切丁(三分之一顆洋蔥搭半顆番茄)
櫛瓜:半條
蛋:一顆
✦【步驟】
step.1 起鍋下油,先將蝦仁煎熟備用
step.2 原鍋炒洋蔥至半透明,再加入番茄,保留一點果肉原狀的程度即可起鍋
Step3.原鍋煎節瓜
Step4.繼續煎蛋,蛋液打散後煎至自己喜歡的熟度
Step5. 盛盤,隨意再加上喜歡的堅果都OK!
願大家學會盤算自己的每一餐~